【预警时间】
2025年4月1日
【预警人群】
学校全体师生
【预防重点】
一、消防安全
1.外出祭祀消防安全注意事项
文明祭祀:倡导采用鲜花祭祀、网上祭祀等绿色环保的方式缅怀先人,减少焚香烧纸、燃放烟花爆竹等传统祭祀行为,从源头上降低火灾发生的可能性。严禁在山林、草地、文物古建筑等易引发火灾的场所焚烧纸钱、燃放鞭炮。
用火安全:在祭祀用火时,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,使用明火前要清理周围的易燃物,确保祭祀区域内无杂草、树叶等可燃物。燃烧过程中,要有专人看管,防止火苗乱窜引发火灾。祭祀结束后,务必仔细检查火源,用水将灰烬彻底浇灭,确保火种完全熄灭后再离开现场,避免死灰复燃。
车辆停放:驾车前往祭祀场所时,要将车辆停放在指定的停车场或安全地带,不要堵塞消防通道。
应急处置:如果在祭祀过程中发现火灾隐患或发生火灾,要保持冷静,立即拨打“119”报警电话,并迅速组织周围人员疏散逃生。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,可以使用灭火器、水桶等工具进行初期火灾扑救,但切勿盲目灭火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。
2.家庭、宿舍消防安全注意事项
关闭电器电源:假期离校、离家前,要仔细检查室内的电器设备是否关闭,拔掉所有不必要的电器插头,如电脑、电视、充电器等,避免因电器长时间通电引发火灾。对于一些长期不用的电器,最好将其插头从插座上拔下,以确保安全。
关闭燃气阀门:检查燃气阀门是否关闭严密,防止燃气泄漏。如果发现燃气泄漏,不要触动任何电器开关,也不要在室内使用明火,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,并立即到室外安全地带拨打燃气公司客服电话或“119”报警电话。
清理易燃物品:假期离校、离家前,对室内易燃物品进行清理,将阳台、楼道等区域的杂物、垃圾及时清除,不要在这些地方堆放易燃可燃物品,如纸箱、塑料瓶等。同时,要注意保持室内外消防通道畅通,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疏散逃生。
教育家庭成员:向家庭成员普及消防安全知识,特别是老人和儿童,要教育他们不要玩火,不要随意摆弄电器设备和燃气用具。如果家中有小孩,要将打火机、火柴等易燃物品放置在他们够不到的地方,防止因小孩玩火引发火灾。
二、出行安全
1.放假离校前,注意关好宿舍门窗,切断水电,贵重物品妥善保管。
2.从正规渠道到有合法营运资质的汽车站、火车站(或通过官方网站、APP)购买出行、返校车票。
3.禁止私自包车,不乘坐“黑车”,不坐超载车;不要随便与陌生人拼车,不深夜乘车;搭乘网约车要确认车牌一致,填好紧急联络人;车上不做“低头族”,时刻注意行车路线;遇到紧急情况,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。
4.在购买车票和出行、返校途中,不要随便将个人和家庭信息告知他人,防止被不法分子利用。
5.往返校和外出活动时尽量结伴而行。
三、食品安全
1.外出就餐时,应选择证照齐全且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分级管理等级较高、实施“明厨亮灶”、环境整洁卫生的餐厅就餐,不要选择露天无证摊点就餐。
2.要做好自我保护,餐前要洗手,倡导使用公勺公夹,不吃感观异常和未烧熟煮透的菜肴;少吃生食、冷食;切忌暴饮暴食、过量饮酒,以免引发胃肠道疾病。
3.就餐后一定要索取发票等就餐凭证,以备发生消费纠纷、食品安全问题时,作为消费维权的重要证据。
四、自然灾害
1.外出游玩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和台风、暴雨等预警信息,及时关闭门窗;了解掌握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应急避险常识,遇到突发状况及时自救。
2.遇到灾害性天气,建议调整出行计划,尽量减少外出,避免进入山洪易发区、河道行洪区及低洼地带等危险区域。
五、网络防诈骗
清明假期是网络诈骗的高发期请同学们保持警惕,不轻易点击来源不明的链接或下载未知软件,不泄露个人敏感信息,如身份证号码、银行卡号、密码等。对于以节日祝福、中奖信息等名义的诈骗信息,要保持冷静,通过官方渠道核实后再做处理。作为高校大学生应该有辨别是非的能力,提高警惕,勿贪小便宜而对自身造成大损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