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预警时间】
2025年2月21日
【预警人群】
学校全体师生
【预防重点】
在现代出行的多元版图中,电动车以其经济实惠、便捷灵活的特性,成为大众短距离出行的得力伙伴,保有量与日俱增,穿梭于大街小巷,为生活带来诸多便利。然而,这份便利背后,却潜藏着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,时刻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,亟待我们予以高度重视。
一、充电环节:危机四伏的“定时炸弹”
(一)集中充电:火烧连营的噩梦
大量车辆紧密排列,共享有限的充电资源。这种看似高效的充电模式,实则暗藏巨大危机。一旦充电设备出现故障,哪怕是细微的电路短路、零部件老化失灵,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一辆电动车率先自燃,周围紧密停放的车辆,瞬间成为火势蔓延的“帮凶”,在短时间内形成“火烧连营”的惨烈局面,不仅造成车辆的巨额损失,更可能祸及周边建筑,危及居民生命安全。
(二)不规范充电:步步惊心的危险行径
私拉乱扯电源线进行“飞线充电”,在风吹日晒、雨淋雪冻的侵蚀下,绝缘层逐渐磨损、老化,随时可能发生漏电事故。一旦电流失控,与周围的易燃物接触,火灾便一触即发。还有些车主为了图方便,将电动车直接推进室内充电,狭小的室内空间瞬间成为危险的“牢笼”。电动车起火后,燃烧产生的有毒浓烟迅速弥漫,在封闭环境中难以消散,不仅阻断逃生通道,更会让吸入浓烟的人在短时间内中毒昏迷,错失逃生良机,酿成不可挽回的悲剧。
二、车辆使用与维护:不容忽视的安全细节
(一)物理冲击:隐藏在日常出行中的杀手
当车辆受到强烈撞击时,电池外壳可能破裂,导致电解液泄漏,而电路则可能短路,产生瞬间的高温和电火花。这些危险因素一旦同时出现,就如同点燃了火药桶,引发电动车燃烧甚至爆炸。看似轻微的刮擦、托底,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对电池和电路造成损伤,为后续的安全埋下隐患。
(二)不合格充电器与改装:自作聪明的危险之举
价格低廉的不合格充电器,往往缺乏必要的过充保护、过热保护等安全功能,在充电过程中,无法精准控制电流和电压,极易导致电池过充、过热,大大增加了起火爆炸的风险。而私自改装电动车,会严重破坏了电动车原有的安全设计和电气平衡,使得车辆在运行和充电时,更容易出现电气线路过载、短路等故障,成为行走的“定时炸弹”。
(三)老旧车辆:年久失修的安全隐患
老旧电动车电路会逐渐老化,绝缘性能下降,线路松动,容易出现漏电、接触不良等问题。电池也会出现老化、鼓包现象,容量衰减,充放电性能不稳定。在这种情况下,即使是正常的充电和行驶操作,都可能引发意外。老旧车辆的制动、转向等关键部件也可能因磨损严重而性能下降,在紧急情况下无法有效发挥作用,增加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。
三、安全防范:共筑安全防线,守护生命财产
(一)车主自查:养成良好习惯,防患于未然
车主务必养成定期检查电池和电路的良好习惯。每次使用前,简单查看电池外观是否有鼓包、破裂,线路是否有破损、老化迹象;充电时,留意充电器和电池的温度,是否有异常发热、异味。坚决杜绝“飞线充电”,不将电动车推进室内、门厅、楼宇充电,从源头上降低火灾风险。同时,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质量合格的电动车及配件,不贪图便宜购买“三无”产品,避免因小失大。
(二)经营管理:落实主体责任,强化安全保障
按照相关标准,充电桩经营单位和管理单位要配套完备的消防设施,如灭火器、消火栓、自动灭火系统等,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查,确保其在关键时刻能够正常使用。加强对充电区域的日常管理,安排专人定时巡查,及时发现并处理违规充电行为、设备故障等安全隐患。一旦发生事故,能够迅速响应,采取有效的灭火和救援措施,将损失降到最低。
电动车安全关乎每一个人的生命财产安全,需要我们每一个人共同努力。让我们从自身做起,从每一个细节做起,提高安全意识,规范使用行为,共同为构建安全、和谐的出行环境贡献力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