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预警时间】
2025年2月21日
【预警人群】
学校全体师生
【预防重点】
新学期已经开始,校园安全至关重要。近期,诈骗案件呈抬头趋势,各类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严重威胁着师生的财产安全。为切实保障大家的利益,提高防范意识,现将相关诈骗类型及防范措施警示如下:
一、近期常见诈骗类型
1.实名账户、卡证黑灰产业链犯罪:诈骗分子诱导学生出卖实名账户、身份证、银行卡等证件,用于非法活动,学生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卷入违法犯罪,面临法律风险。
2.兼职刷单诈骗:以轻松获取高额报酬为诱饵,先给予小额返利获取信任,随后诱导学生投入大额资金,最终卷款跑路。例如,有一名大学生兼职网上刷单,最初被骗1000元时已察觉,但因不甘心损失,试图挽回,结果累计被诈骗58000元。
3.威胁诈骗:诈骗分子通过电话、短信等方式,编造各种理由对师生员工进行威胁,如声称涉及违法犯罪、家人出事等,迫使受害者转账汇款。
4.游戏账号装备类诈骗:在游戏交易平台上,以购买游戏账号、装备为由,设置各种陷阱,骗取受害者钱财。
5.浏览色情网站招嫖诈骗:此类诈骗通常以诱导用户点击色情网站链接,随后以各种理由实施诈骗,如声称需要支付会员费、保证金等,同时还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,遭受更多骚扰和诈骗。
二、防范措施
1.加强教育培训宣传:学校保卫处将联合相关部门,持续开展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教育培训活动,通过专题讲座、主题班会、线上推送等多种形式,向师生普及反诈知识。
2.认真学习反诈知识:全体师生要主动学习反诈知识,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和防范方法,切实增强防范网络电信诈骗意识。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反诈宣传活动,提高自身识别诈骗的能力。
3.牢记诈骗公式,识别诈骗套路:牢记诈骗公式“诈骗=诱饵+借口+威胁”。诈骗分子往往先抛出看似诱人的“诱饵”,如高额报酬、巨额奖品等;接着编造各种“借口”,让受害者一步步陷入骗局;最后通过“威胁”手段,迫使受害者转账汇款。大家要学会识别这些套路,对各类可疑信息保持高度警惕。
4.坚守“三不一多”原则:坚守“未知链接不点击、陌生来电不轻信、个人信息不透露、转账汇款多核实”的防范诈骗基本手段。遇到可疑情况时,务必冷静思考,及时与老师、家人沟通,或者向学校保卫处、公安机关咨询,切实杜绝上当受骗。
5.树立正确观念:时刻牢记“天上不会掉馅饼,无端不会发横财”。在网络世界中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,不贪图小便宜,避免因一时的贪心而遭受损失。
希望全体师生员工高度重视网络电信诈骗防范工作,积极行动起来,共同营造安全、和谐的校园环境。如发现可疑情况或遭遇诈骗,请立即向学校保卫处报告。联系电话:037167860110